由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王敬欣教授團隊完成的論文“Flexible parafoveal processing of character order is preserved in older readers”在Psychology and Aging發表。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2271119)的資助支持。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探究老年人在語言認知方面的變化機制,對于延緩認知衰退、促進積極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聚焦于中文閱讀加工的年齡差異,深入探索了漢語老年人閱讀認知能力隨齡變化的機制。人類閱讀過程中,除了視覺中央凹對字詞的集中注視,我們的眼睛還能獲取副中央凹區域字詞的信息,即副中央凹預視加工,這一加工過程對個體的閱讀流暢性至關重要。已有研究表明,青年讀者在副中央凹加工中可靈活識別漢字的順序信息,且這一加工靈活性受到詞匯預測性的影響。然而,老年人是否具備相同能力,仍缺乏實證研究。該研究使用眼動追蹤技術,采用經典的邊界研究范式,通過操控目標詞的預測性及預視類型,系統比較了漢語老年人和青年人副中央凹詞匯位置信息加工過程。結果發現:(1)老年人對詞匯預測性更敏感,顯示出更大的預測性效應;(2)在對漢字順序的靈活加工上,老年人與年輕人表現一致。這表明,盡管部分認知能力隨著年齡下降,漢語老年人仍保留較強的語言預期能力,且對漢字身份與位置信息的加工可能呈現不同的衰老軌跡。該研究為理解漢語老年人閱讀機制提供了新視角,也能夠為后續語言認知干預與老齡化教育策略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