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乱码_超清在线视频播放

科研進展

首頁 > 科研進展 > 正文
生命科學學院教師何鵬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發表論文探究了呼倫貝爾林草過渡帶植被群落構建和生產力維持的決定性機制


生命科學學院教師何鵬博士和馬成倉教授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表論文“Using leaf traits to explain species co-existence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primary productivity across a forest-steppe ecotone”,這項工作基于葉片的功能性狀和性狀多樣性特征探究了決定植被群落物種共存的生態位機制以及影響生物多樣性--生產力關系的驅動因素。

森林-草原過渡帶(Forest-steppe ecotone)是一種由木本和草本群落交替組成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特殊生態系統(圖1)。本研究通過在呼倫貝爾林草過渡區生態系統開展樣帶調查,發現生長在林草過渡帶的優勢物種的葉片氮含量,單葉面積以及比葉面積均顯著高于鄰近的森林和草甸草原群落物種,說明該生態系統中的優勢物種具有資源獲取性的生存策略。這一結果強調了在呼倫貝爾過渡帶生態系統中優勢植物功能性狀對生態系統功能的決定性影響。研究結果可用于制定具體的基于性狀的生態管理和恢復計劃,以緩沖氣候變化對林草過渡帶的影響。

該研究由天津師范大學,河北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合作完成。天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第一作者單位,生命科學院學院教師何鵬博士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馬成倉教授為共同作者,生命科學學院已畢業研究生翟培鳳和研究生關家欣參與了本研究的實驗室工作。該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32001147)的資助。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60139


1 呼倫貝爾林草過渡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