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楊海波教授(通訊作者)和博士生劉晨(第一作者)共同撰寫的論文“Social anxiety and attentional bias to negative emotional information: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vention”在BMC Psychiatry上發表。該成果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建設教育強國,高等教育是龍頭,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在國家重大戰略中肩負重大使命、具有特殊地位。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廣泛關注。社交焦慮常出現在大學生群體,個體長時間的高社交焦慮水平極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習、生活等方面, 對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害。因此,對于大學生的社交焦慮及其干預的研究十分必要。該研究通過兩項實驗探討注意偏向矯正訓練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改善效果。結果發現,對消極情緒信息的注意偏向和社交焦慮嚴重程度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干預訓練后,實驗組的社交焦慮水平和注意偏向得分顯著降低。結果表明,注意偏向矯正訓練可以減少社交焦慮大學生對消極情緒信息的注意偏向,進而改善社交焦慮水平。本研究驗證注意偏向與社交焦慮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并在此基礎上對注意偏向進行干預訓練,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注意偏向矯正訓練總是追蹤中性刺激,從而減少社交焦慮個體對負面刺激的注意,該訓練可能降低現實生活中社交情境中個體的情緒脆弱性,從而有助于緩解社交焦慮個體的焦慮癥狀。總之,注意偏向矯正訓練在提高社會焦慮水平、豐富社會焦慮干預領域的實證研究、支持推廣和應用方面仍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