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楊海波教授(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何全興(第一作者)等撰寫的論文《物質成癮患者和行為成癮患者在紋狀體和前額葉激活的異同:基于雙系統模型的元分析》在《心理學報》發表,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271140)的資助。
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癮”這一術語的內涵逐漸擴展,行為成癮作為一種新型成癮行為,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行為成癮與物質成癮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的影響,比如認知和動機功能的損害、對成癮線索的渴求感增強、偏好獎賞而忽視潛在風險等。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兩類成癮患者在神經系統的激活模式上是否存在相似性或特異性的變化。
該研究采用激活似然估計(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 ALE),對物質成癮患者和行為成癮患者在抑制控制和獎賞相關任務下的神經激活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結果發現:(1)在抑制控制任務中,物質成癮患者的背外側前額葉皮層激活降低,行為成癮患者相應腦區激活增強。(2)在獎賞加工相關任務中,兩組患者的紋狀體激活均增強。這些結果表明,在沖動系統上,物質成癮患者和行為成癮患者存在共同激活特征;而在反思系統上,物質成癮患者功能受損,行為成癮患者則可能出現補償性激活。總之,本研究揭示了物質成癮患者和行為成癮患者在沖動系統和反思系統存在共同的異常激活特征;同時,兩者也表現出各自獨特的神經激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