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梁菲菲教授課題組撰寫的論文《閱讀伴隨詞匯學習的詞切分:首、尾詞素位置概率的不同作用》在《心理學報》2024年第3期發表。該論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21YJA190004)的資助。
中文閱讀的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極易產生閱讀理解歧義問題。例如,當看到“武漢市長江大橋”這句話時,有人會斷句為“武漢市長/江大橋”,從而產生錯誤理解。雖然中文閱讀缺乏詞間空格之類的視覺詞切分線索,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中文特有的詞素位置概率信息幫助詞切分,如“各”組成的29個雙字詞中(如“各位”、“各自”、“各種”等),“各”字均用在詞首。當我們在閱讀中看到“各”時,便能利用“各”處于詞首的概率進行詞切分。然而,究竟是首詞素、尾詞素,還是二者均存在中文閱讀的詞切分尚不清楚。
本研究采用眼動追蹤技術,通過兩項平行實驗,探討了首、尾詞素位置概率信息在閱讀詞匯學習中的作用。結果發現,相比于首、尾詞素位置低概率條件,讀者在首、尾詞素位置高概率條件下的注視時間更短、注視次數更少,表明首、尾詞素位置概率信息均有助于讀者在閱讀中切分詞匯。此外,相比于尾詞素,首詞素作用時程更長、更穩定。基于此,我們提出了首、尾詞素位置概率信息在新詞學習中的作用時程(見圖1)。本研究成果為首詞素在中文雙字詞加工中的優勢提供了新的證據,有助于教育者從詞切分的視角開發提升詞匯習得效率的科學途徑。

圖1 :首、尾詞素位置概率信息詞切分作用時程圖
文章鏈接:閱讀伴隨詞匯學習的詞切分:首、尾詞素位置概率的不同作用 (psych.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