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師范大學法學院焦艷玲教授撰寫的論文《智能穿戴技術下的個人健康信息保護》在《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5期發表。該文系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民法保護”的階段性成果。
智能穿戴設備的使用可以實現自我健康管理,但是給個人健康信息安全帶來極大風險。個人健康信息是反映自然人過去、現在和未來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所有信息,它包括直接反映個人健康狀況的醫療信息,也包括間接揭示個人健康狀況的其他信息。智能穿戴設備收集的普通生活信息一旦被用于健康分析的目的,它們便與健康推斷結論一起成為個人健康信息,所以個人健康信息的范圍沒有確定的邊界,其認定不應單純著眼于信息的內容,更應關注信息使用的目的。作為鏈接生活數據與個人健康的紐帶,智能穿戴技術下的數據分析活動直接撬動生活數據向健康數據的轉化,是個人健康信息生成的新方式。這種數據分析活動與醫學診斷一樣,構成對個人健康信息的處理,因而有必要納入法律對于敏感信息的規制范圍。解決智能穿戴技術下的個人健康信息保護問題,需要從知情同意、算法公開、設備監管等多維度展開:首先以信息處理的目的為指引動態適用同意規則;其次要求信息處理者主動公開算法以滿足公眾充分知情的需要;最后還需建立個人信息與醫療器械的協同監管與認證機制,以增強對智能穿戴設備使用目的的審查。
文章鏈接:智能穿戴技術下的個人健康信息保護 - 中國知網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