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擔當迎盛會,培根鑄魂育新人。在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第38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為集中展現我校教師愛黨愛國、立德樹人良好精神風貌,大力弘揚尊師重教良好風尚,營造爭先創優濃厚氛圍,強化身邊榜樣引領感召作用。學校評選出10名優秀教師和5名優秀教育工作者。他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潛心教書育人、甘于無私奉獻、勇于開拓創新,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業績,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良好形象。黨委教師工作部推出“迎盛會 學榜樣 鑄師魂”系列宣傳學習欄目,讓我們走近2022年天津師范大學優秀教師——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張禧征副教授。
張禧征,天津師范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副教授。他時刻謹記高校教師的職責,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興趣先行 言傳身教
興趣是自然科學最好的領路人。在很多人眼里,一線的理論物理科研教學工作枯燥而艱難,讓人難以產生興趣。無論長時間伏案的科研工作者,還是剛剛接觸“四大力學”的高年級本科生,亦是如此。張禧征通過身邊有意思的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遐想。例如,在《電動力學》課程中關于室溫超導,他常會以電影《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那些懸浮的巖石為例,講述邁斯納效應,讓學生明白物理不只是復雜深奧的,也可以是在我們身邊的。研究物理會充分滿足人的好奇心,他總是跟學生說,“物理學是一種冒險、尋寶,也是意外的邂逅,并在最終探得物質真諦之后帶給你狂喜的經歷。”
通過張禧征的言傳身教,已有9名學生選擇了理論物理的繼續學習之路,其中2名分別在日本東北大學和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攻讀博士學位,5名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名在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才是最讓他感到欣慰和自豪的。

凝練知識 用心育人
張禧征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與課程思政建設,講授本科生基礎課《電動力學》時,將前沿知識和思政教育融入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學教育是高層次的教育,張禧征不僅注重授課的系統性、清晰性和層次性,更在教學中獨具匠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采用“滲透現代物理前沿”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采用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學習。面對三年級的本科生,他將電動力學與拓撲物理、超導、超結構等相關前沿進展相關聯,讓學生不僅了解物理的過去、現在,而且可以暢想未來。在未知中構建自己的理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他認為物理教學就應該開闊學生的思維而非僵化,把現代物理的思想與方法滲透于日常教學中,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學科前沿,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創造興趣,啟發他們學會如何“發現”物理問題,并通過分析、討論解決問題。張禧征很注重實驗與理論相結合,通過電子的雙峰干涉與水波雙峰干涉現象背后不同物理機制的對比,展現經典物理與量子物理實驗現象的異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喜歡物理這門學科。

潛心研究 躬耕不輟
張禧征認為在科研時最快樂的事是通過刻苦鉆研找到現象背后的物理本質。他在研究基礎物理時,不會跟風趕時髦,不會為了標新立異而簡單換個新名詞,而是執著于探索物理本源。他能夠10年專注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在理解前人“故紙堆”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新的見解,并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
2020年1月,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葛墨林先生的推薦下,張禧征作為中國北方地區唯一從事理論物理專業的青年研究者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辦的2020年“全球青年物理學家高峰論壇”,并做題目為《量子機器學習及其在時間晶體中應用》的邀請報告,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可。由于在非平衡量子系統中量子態調控方面的出色工作,他受邀為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物理學報》撰文綜述自己近三年的前沿進展。同時,他還擔任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Physical Review A/B的審稿人。在量子物理與凝聚態理論領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物理學前沿雜志Physical Review系列雜志上發表論文27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3篇,被引用8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