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保護三十余載,矢志不渝砥礪奮進
姚伯岳,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引進領軍人才。1980年至1986年在北京大學攻讀本科、研究生,師從著名學者鄭如斯教授,為我國版本目錄學大師王重民先生的再傳弟子。就學時,有感于諸位先輩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古籍奉獻畢生的高尚情懷,立志投身中華古籍保護及其人才培養事業。
姚伯岳認為,對于熱忱的事業足夠堅定時,內心也隨之富足和幸福,因而,姚伯岳總愛笑。但學生們見過他流淚。“我的前面有先輩可追隨,回頭一看,后面沒有人跟上,這是我最傷心的事”。
姚伯岳默默算著,當時全國僅復旦大學有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高校里開設古籍編目課程的僅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兩所,全國專職的古籍編目員不超過100人,而古籍數量超過5000萬冊件,培養一個合格的編目員至少需要5年……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55歲這一年,姚伯岳告別了相伴38年的北大圖書館,來到天津師范大學。他要為古籍事業的后來者,點一盞燭燈。
潛心師大薪火相傳,創建古籍保護研究院
姚伯岳作為領軍人才引進到天津師范大學,在我校創建了我國北方第一家、全國第二家古籍保護研究院,現擔任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編目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評審專家、國家古籍整理專項經費資助項目評審專家、中國國家版本館首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專家指導組成員,是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推動者。2022年國家版本館成立之時,中宣部幾位領導曾力邀其擔任版本館副館長,但為了能夠培養更多的古籍保護高端人才,他毅然決定仍留在天津師范大學繼續從事古籍保護人才培養工作。
延攬杰出人才,打造“古?!本J隊伍
古籍保護研究院成立后,姚伯岳竭力延攬海內外古籍保護領域的杰出人才,僅半年時間,就初步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古籍保護師資隊伍。古籍保護這項事業宏大、繁瑣、需要長期沉淀。古籍及其函套上有長年積攢的灰塵,也靠編目員吸塵去除,輕了,會除不干凈,重了,又怕損壞,對待古籍,像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新生兒。有的館員因長時間手握吸塵器,大拇指都不會打彎了。
但是在姚伯岳的堅持帶領之下,久久為功,古籍保護方向研究生和本科教學工作快速發展且頗具規模,古保院一派興旺景象:教師們愛生敬業,努力治學,學生們愛師愛院,傾心向學,目前古籍保護方向在讀博士生、碩士研究生達百余人,并有博士后3人;此外還開設了我校和其他高校古籍保護方面的本科生全校性通識課,學生選課非常踴躍,需要同時開設幾個班才能基本滿足需求。
使命擔當示范引領,激發教學科研新活力
姚伯岳非常重視古籍保護學術研究,僅2019年就成功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古籍保護學科建設與基礎理論研究》1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王重民生平與學術思想研究》1項。迄今已出版專著10余部,學術論文近百篇。
在姚伯岳的帶領下,古保院教師也紛紛積極申報各類科研項目并獲批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20余項。目前古籍保護研究院教師各項研究經費總計近700萬元,出版著作幾十部,發表論文數百篇。天津師大古保院教師們在科研教學上的忘我投入,也極大地激發了我校古籍保護方向學生們投身古籍保護的意愿和熱情,古保院師生們的各項古籍保護活動被國內外各類媒體爭相報道,在業界獲得了很好的口碑,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