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壇,強國有我。在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學校黨委為大力表彰在教書育人、師德建設工作中涌現出的模范教師和先進典型,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激發教師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評選出10位優秀教師、5位優秀教育工作者、15位師德先進個人和5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為更好發揮先進典型榜樣的立德垂范效應,鞏固主題教育和師德集中學習教育成效,黨委教師工作部精心匯編了他們的先進事跡,推出“躬耕不輟 精業篤行”系列宣傳學習欄目,激勵廣大教師見賢思齊,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不斷創業績建新功,爭做“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讓我們走近2023年天津師范大學優秀教師——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劉百橋。

劉百橋,天津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他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是同行心中的學術大家。“勤奮嚴謹,立德樹人”是他不變的堅持。
師德師風躬行者
在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劉百橋從教學本質入手,將思政教育融合在教學工作中,對身邊教師和學生發揮了積極的愛黨愛國政治引領作用。連續三年獲得由地理學院學生無記名投票選出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榮譽稱號。

劉百橋為人謙遜,做事沉穩,將為社會育人作為教師職業的首要價值,踏實嚴謹地履行自己的每項本職工作。作為教授委員會委員,公允務實地參與學院各項相關管理事務,對學院年輕教師的師德建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創新教學踐行者
二十余年來,劉百橋始終堅持每學期給本科生上課。他所教的專業基礎課程內容較難,曾是多年的“掛科大戶”。劉百橋從學生的認知和學識基礎出發,對照課標,進行“惑點”和教學對策分析,站在學生角度對教學重點、難點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反向梳理,重構并不斷優化教案,在“教”“學”的不斷融合中提高授課的效率。

此外,劉百橋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積極開拓新的教學模式。他通過優秀課程建設和教改項目,設計了融合理論教學內容的實踐教學體系,實施了“以訓帶學、以訓代講”的實踐教學方案。這種新方式不僅顯著提高了教學效果,獲得學生較高程度的認可,也實實在在地支撐了地理學院的地理科學師范專業認證、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等工作。他所教課程的思政典型案例、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報告等相關教學材料在教學評估、迎檢中受到專家一致好評。
學術研究開拓者
劉百橋是我校海域管理、海洋空間規劃研究方向的開拓者,也是我國在該領域的深耕者。現任國家相關規劃編制專家組成員,國家級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庫成員,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自然資源部海洋空間資源管理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在該領域享有很高信譽。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大潮流中,劉百橋清楚并堅守著自己的社會責任。他長期為國家和地方海洋管理工作提供決策支持服務,曾系統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配套制度研制工作,參與編制了國家多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文件,負責和參與編制了多個海洋技術標準。曾主持完成國家908專項子專題、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任務等項目,相關成果多次獲中國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等。
劉百橋始終以“心中有格局、做事有規矩”的箴言與學生們共勉,智信守正,扎實低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