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壇,強國有我。在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學校黨委為大力表彰在教書育人、師德建設工作中涌現出的模范教師和先進典型,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激發教師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評選出10位優秀教師、5位優秀教育工作者、15位師德先進個人和5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為更好發揮先進典型榜樣的立德垂范效應,鞏固主題教育和師德集中學習教育成效,黨委教師工作部精心匯編了他們的先進事跡,推出“躬耕不輟 精業篤行”系列宣傳學習欄目,激勵廣大教師見賢思齊,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不斷創業績建新功,爭做“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2023年天津師范大學優秀教師——文學院鮑國華。
鮑國華,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堅持立德樹人,在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潛心教書育人,嚴謹治學。
勤耕杏壇 傳道解惑
“師者,人之模范也。”鮑國華從教21年以來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嚴謹治學”的理念,在教學方面也獲得了一系列獎項——獲得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天津師范大學師德標兵、天津師范大學“教工先鋒崗”先進個人、天津師范大學研究生綜合素養歷練工作優秀導師等榮譽稱號。在他看來,作為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任教于高校的黨員教師,應該把師德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使之成為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指針。
鮑國華從教以來,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先后開設本科生課程6門、碩士研究生課程2門、博士研究生課程2門,其中1門獲評天津市級精品課,1門獲評天津師范大學精品課。他潛心教學,關注專業和學科建設,作為學院教學督導組成員,努力推進教育改革創新和課程思政建設;擔任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負責人期間,先后獲批天津市高校優勢特色專業、天津市一流本科專業和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順利通過師范專業二級認證。

對于學生,鮑國華認為“傳道解惑”不僅限于專業知識,還應包括學生心理的成長與成熟。在專業上,他以嚴謹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探討,其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102篇,其中6篇獲校級優秀論文;碩士學位論文25篇,其中1篇獲校級優秀論文。在課余時間,鮑國華主動關心學生在學業和生活中的困惑與訴求,促進學生對師范專業和教師職業的認同感,并積極推薦學生赴國內外知名高校繼續深造。在他的引導和幫助下,先后有10余名學生在知名高校獲得博士學位,并進入高校或研究單位工作,成為學術界的新生力量。學生不僅在專業領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也增強了對母校的情感認同。
科研領學 追求卓越

在鮑國華看來,科研能力是一個優秀教師必備的能力。科研能對教學進行反哺,不斷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通過教學,教師的科研成果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研究思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在科研中,“卓越”是鮑國華的追求,他努力完成具有創新性的高質量學術成果,入選多個人才培養計劃,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1項、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2項,主持在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1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權威期刊論文1篇,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論文40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論文8篇。鮑國華專注于中國近現代文學研究、魯迅研究,兼任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茅盾研究會理事等。他還擔任多個學術評審和專家職務,參加各類學術會議70余次,多次作大會發言、主持及評議,在學術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關注社會 服務人民

在日常生活中,鮑國華也踐行著“四有”好老師的要求。他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參與“黨員進社區”等服務性工作,多次為社區和中小學開設包括“如何讀一本書”系列公益講座,深受大家歡迎。疫情期間,他積極做好組織宣傳、秩序維護和核酸檢測等志愿服務工作。
“我所喜歡的師大老師,一為學術一流,一為品格一流,而鮑國華老師二者兼備。”這是岳曲,一名本科生的短文《像他這樣受學生喜歡的人》的結語。從教多年來,鮑國華始終以“潛心育人,嚴謹治學”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以實際行動踐行立德樹人的使命。
照片由黨委教師工作部提供
編輯:孟宏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