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在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現特別推出“教育家精神萬里行·榜樣力量”先進典型展示欄目,集中展現我校2025年榮獲學校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和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的生動事跡,激勵廣大教師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涵養深厚教育情懷,錘煉過硬育人本領,矢志成為新時代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實踐,奮力譜寫特色鮮明世界知名一流師范大學建設嶄新篇章。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2025年天津師范大學優秀教師——新聞傳播學院祁小龍。

祁小龍,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系教授、新聞傳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碩士生導師、高級記者。
實踐育人,守正創新
實踐引領教書育人
祁小龍于2018年人才引進到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工作后,迅速轉型,實現從業界實踐到學界教學的工作轉變。他在教書育人方面精益求精,全方位、全流程培養人才,尤其重視實踐教學,主要承擔的新聞攝影教學是非常注重創新能力的學科。實踐教育能鼓勵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增長創新能力。傳統的實踐教學將課堂內實踐和業界實踐分別進行,而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媒體環境的變化,傳統的課堂實踐很難適應形勢。他引進業界資源將學生的必修和選修課程實踐與媒體和企業的實踐打通,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就參與媒體和企業的工作實戰訓練,通過所學技能解決真實的實際問題,參與采訪拍攝。讓教學更貼近實際,讓學生將該門課程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了解社會實際需求,培養實際操作和實際應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團隊合作能力。在實驗中心建設上,他著力推進中心現代化建設和產學研及校企合作,為學院教學和科研搭建平臺、提供保障。

在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工作中,祁小龍始終將學生職業發展作為核心關切,精準施策,多措并舉,切實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與市場適配度。開拓就業渠道,通過他積累的業界資源主動“走出去、請進來”,積極聯絡拓展優質企業資源,并建立多個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為學生搭建起廣闊的實踐與就業平臺。對于他所指導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建立畢業生就業動態檔案,特別關注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一生一策”定制就業方案。通過持續跟蹤、崗位精準推薦、心理疏導等,有效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就業目標。近年來所指導學生就業率達到100%。

專注科研服務社會
祁小龍在科研方面主要從事攝影史和攝影證史的研究工作。通過研究他總結出相對于傳統文字史料,影像資料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影像的直觀性為研究者提供生動、具體的歷史場景;證據性對于證實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細節性,如服飾、建筑風格、生活習俗等,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歷史;補充和糾正性對文字史料中的錯誤或疏漏;跨文化交流性為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提供了共同的研究資源;技術發展性如不同感光材料、不同攝影器材其記錄的影像信息和景物透視關系都不同,從而能輔助進行內容分析。主持天津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近代天津新聞紀實影像整理與研究,已刊發多篇論文取得階段性成果。近年來發表CSSIC、核心期刊等論文十余篇,通過教學科研工作成為新聞攝影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復合型人才,并用理論創新服務社會,堅持“四個以文”推動我市文化發展。

堅持創作守正創新
攝影藝術作為起源于西方的藝術形式,其風格特點和理論體系都帶有明顯的西方文化價值屬性。近年來祁小龍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領下,探索攝影語言的中國式表達,即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發展攝影藝術的風格和手法成為中國攝影家的課題。他在國內首創將興盛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法等國的鉑金印相、藍曬印相等古典攝影工藝與中國傳統的宣紙、絲絹等傳統畫材結合,創作中國傳統文人畫風格的攝影作品,獲得了攝影界的認可。攝影作品將中國的傳統美學、哲學思想以新的形式呈現,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進行國家形象塑造,即通過攝影藝術的中國式表達塑造和傳播中國的國家形象。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攝影作品,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自然風光、社會變遷、人文風情,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攝影藝術的中國式表達豐富了世界攝影藝術的多樣性,也提升了攝影藝術的整體價值。他創作的攝影作品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傳遞了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念和時代精神。祁小龍以其在攝影領域的貢獻于2024年獲得中國攝影最高個人成就獎—中國攝影金像獎。

供稿:黨委教師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