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個教師節之際,在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現特別推出“教育家精神萬里行·榜樣力量”先進典型展示欄目,集中展現我校2025年榮獲學校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和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的生動事跡,激勵廣大教師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涵養深厚教育情懷,錘煉過硬育人本領,矢志成為新時代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實踐,奮力譜寫特色鮮明世界知名一流師范大學建設嶄新篇章。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2025年天津師范大學師德先進個人——數學科學學院周立群。

周立群,天津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二級學科帶頭人,天津市工業與應用數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級一流本科課程《常微分方程》的負責人。指導碩士學位論文《幾類比例時滯神經網絡的穩定性、散逸性及同步性研究》獲評天津市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25年入選了“天津市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024年指導2名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
以德立身、以愛育人、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立德樹人守初心,課程思政育英才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27年來周立群始終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積極探索"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創新構建"數學史+科學家精神+現實應用"的課程思政體系。在《常微分方程》等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通過講述微分方程在航天軌道計算中的關鍵作用,激發學生科技報國情懷;結合疫情預測模型分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主持建設《常微分方程》的天津市級一流本科課程和中國大學MOOC、AI賦能等教學平臺,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的有機融合。

教學改革顯成效,人才培養結碩果
周立群秉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帶領教學團隊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主持完成天津市教改項目并獲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校級一、二等獎。這些改革成果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在本科生培養方面,近五年她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獲校級優秀10篇。通過"科研反哺教學"的創新模式,指導學生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完成國家級、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項,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2項。研究生培養成效尤為顯著:指導的碩士論文獲天津市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篇、校級優秀7篇;指導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2024年指導的2名研究生獲國家獎學金;2025年被評為校級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并獲推薦參評市級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指導的研究生科研創新重點項目3項,培養的畢業生發展路徑多元:1人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人進入高校任教,1人任職銀行,1人在統計局工作,其余均成為中小學骨干教師。

科研創新攀高峰,團隊建設促發展
在神經網絡研究領域,周立群帶領科研團隊攻克比例時滯神經網絡關鍵技術難題,相關理論成果應用于圖像加密等領域,為信息安全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科研產出方面: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在IEEE Trans. Syst. Man Cybern.: Syst.、IEEE Trans. Netw. Sci. Eng.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40余篇(含SCI一區TOP期刊6篇、二區22篇),Google學術引用800余次;在《控制理論及應用(英)》《系統科學與數學》等國內重要期刊發表EI、學科級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作為學科帶頭人,她積極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多次組織并參與重要學術會議。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她嚴格把控學位論文質量,規范開展開題、中期考核、畢業答辯等環節,為學科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以愛潤心伴成長,因材施教顯情懷
周立群始終踐行"每個學生都是獨特星辰"的教育理念,建立"學業-心理-生涯"三維指導檔案。持續開展的"談心時間"活動,幫助多名學生化解學業困惑。針對研究生的培養,創新"一人一策"個性化方案:為學生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助力學生發表高水平論文、提升就業競爭力。

師德傳承踐使命,桃李芬芳映初心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周立群的座右銘。通過開展"教學示范課"等活動,將師德建設融入日常。所在團隊獲評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她先后榮獲校級教學名師、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等稱號。她最欣慰的是看到學生們傳承了這份精神:畢業生劉紀茹成長為教學骨干,其主講的課程入選市級精品課;趙山琦圓滿完成海南省邊遠貧困地區的支教任務,被評為優秀教師。趙山琦主動赴海南省邊遠貧困地區支教,圓滿完成教育幫扶任務,被評為優秀教師。這些優秀畢業生的成長軌跡,生動詮釋了教育薪火相傳的真諦。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未來,她將繼續以華羅庚先生"甘為人梯"的精神為指引,堅守教育報國初心,勇擔立德樹人使命,為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上,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書寫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榮與夢想!
供稿:黨委教師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