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個教師節之際,在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現特別推出“教育家精神萬里行·榜樣力量”先進典型展示欄目,集中展現我校2025年榮獲學校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和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的生動事跡,激勵廣大教師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涵養深厚教育情懷,錘煉過硬育人本領,矢志成為新時代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實踐,奮力譜寫特色鮮明世界知名一流師范大學建設嶄新篇章。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2025年天津師范大學師德建設先進集體——馬克思主義學院。
篤信力行增實效創新鑄魂展新篇
馬克思主義學院現有教職工112人。建院20年以來,學院始終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己任,秉持“篤信 力行 創新 鑄魂”理念,將建強“第一學院”、建優“第一學科”、建精“第一課程”、涵育“一流人才”作為學院工作主線,以造就一支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師資隊伍為基礎,以塑造具備“六要”標準的思政課教師為目標,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著力涵育優良師德師風院風,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闡釋、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堅強陣地。
黨建引領有載體,擦亮政治底色
學院將黨建工作形成高位引領,注重在黨建賦能學院事業發展上下功夫。著力凝練“四講五同”黨建工作模式,不斷提升黨建工作在育人工程中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功能。通過在學院樹立并強化講政治、講正氣、講學習、講創新的“四講”院風、教風、學風,建立并完善學院黨建工作與教師黨支部同向同行、與學生黨支部同“學”共進、與兄弟院校馬院協同發展、與中小學校共繪同心圓、與社會各界構建思政共同體的“五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學院黨委的引領和統籌作用,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要求,將思政課建設和馬院建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形成強大合力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

學院先后獲評天津市黨建“領航工程”標桿院系、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綱要概論”教研室黨支部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2024年,“概論”教研室黨支部入選首批天津市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綱要”教研室黨支部入選教育系統“創最佳黨日”優秀活動,學院獲批天津市工人先鋒號。

教師培育有支點,加強梯隊建設
學院始終堅持以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優良、業務能力精湛為標準,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思政課教師98人,擁有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等國家級人才稱號28人次,全國優秀教師等國家級榮譽稱號12人次,天津市津門杰出學者、天津市優秀教師等稱號10人次。

學院堅持引育結合,著力強化階梯式人才培養服務保障,為人才引育提供強大底氣。2024年成功引進馬理論學科頂尖專家侯惠勤教授為院長,為學院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制定《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從游”共同體綜合培養方案》,將“從游”教育理念全面引入馬院建設,營造師生群體能研究、善教學的文化氛圍。通過創立“新時代思想大講堂”,組織“青年教師發展訓練營”,構建“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新入職教師”從游模態,從機制建立到服務保障,助力教師隊伍快速成長。學院鼓勵并拓展教師國際視野,多位教師先后赴意大利羅馬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參加世界哲學大會等國際訪學交流,增強在國際比較中講深講透講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能力,實現了學院教師國際訪學“零”的突破。


教學科研有重點,提升成果質量
學院深耕思政課教育教學與馬理論學科研究闡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多年創新踐行“三入八講”課堂教學機制的過程中,始終將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作為重中之重,多措并舉提升思政課“含金量”。日前,作為學院教學改革的又一項重要成果,“三題三入”思政課教學詳案叢書正式出版,標志著學院提升教學質量的新起點。制定《馬克思主義學院集體備課制度細則》,將“磨金課”作為集體備課的重點要求,堅持在每個月末召開學院黨委擴大會議,由教研室主任專題匯報當月集體備課成效,促成人人都有拿手好課的目標。制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質量提升工程方案》,通過16條具體措施深化“第一主課”教學改革,全面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核心地位,錨定高階目標,為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提升工作明確了路線圖與施工圖。



為進一步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學院牽頭制定《天津師范大學關于創新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落實舉措》,著力提升馬理學科沖擊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目標的整體實力。同時,為加強科學研究能力建設,提升以學術講好政治的實效,學院制定《馬克思主義學院“高峰支持計劃”》,激勵并推動科學研究、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產出標志性成果,傾力培育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優良、業務能力精湛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實現學科與個人雙向發展。

服務社會有擔當,凸顯育人實效
學院聚焦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黨的重大理論宣傳、學習教育時間節點,擴大理論宣講的覆蓋面、受益群,不斷提升宣講教育的實效性。年均百余名師生赴社區、街道、農村開展廣泛宣講,與潤園、平津戰役紀念館、河北區教育局等地開展合作,打造思政大中小一體化、館校聯講“行走的思政課”等活動,得到新華社、光明日報、人民網等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

派出思政課教師赴新疆和田完成天津市第二批馬克思主義政治人才培養工程(“津石榴”計劃)西部支教工作,組織《光明日報》“建功西部”系列報道融入思政課集體備課會,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與“見行見效”的有機統一。

扎實推進研究生導師制落實落細,帶動導師積極參與“招培就”工作,發揮導師作用,聚焦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實際,幫助學生走出學業和就業困惑,積極打造“就業思政”工作體系,完善就業服務“四鏈模式”,學生就業落實率達90%以上,連續兩年獲得全校就業工作先進。

學院注重增強教師凝聚力,營造優良院風推動思政課教師師德師風養成。學院黨委與紀委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警示與引領并重”,緊扣思政課教師“鑄魂育人”特殊使命,以師德反面典型為鏡鑒,系統構建“集中教育—常態提醒—文化浸潤”三位一體警示教育體系,切實筑牢教師師德防線。

學院黨委將師德警示教育融入教師“日常場景”,與紀委聯動在微信工作群每月發送“月度工作提示”,從課堂講授到八小時之外日常生活進行常態化警示。黨委統籌打造“思政課建設史展館”“黨建活動室”“學院文化長廊”,紀委打造“廉政文化墻”,形成正面思想引領與反面典型教育的雙向互動、同頻共振,為培養具備“六要”標準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提供堅實保障。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團結協作、廉潔奉公、管理規范有序,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師德師風和業務能力提升,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開拓創新精神。未來,學院黨委將緊密圍繞學校“一流學科”建設重點任務,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努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為黨的事業不斷輸送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為培養廣大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堅實力量。
供稿:黨委教師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