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創業的時代浪潮中,徐錕以其獨特的創業經歷和卓越的成就,成為了眾多青年創業者眼中的榜樣。她的故事并非一帆風順,從最初對比賽的懵懂無知,到在備賽過程中的艱難抉擇,再到賽場上的緊張與堅持,徐錕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她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個人奮斗的傳奇,更是母校天津師范大學對其成長的見證。
創業初心,從校園起步的夢想
徐錕的創業之路始于大學時期。作為一名經濟學院的學生,她早在大一就展現出了對商業的濃厚興趣,并開始了創業嘗試。她的創業項目最初聚焦于新媒體和電商領域,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敢闖敢拼的精神,她帶領團隊在校園內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真正讓她的創業之路走向更廣闊舞臺的,是母校給予的機會和鼓勵。
“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我對‘互聯網+’大賽并沒有太多了解。”徐錕回憶道。當時,她已經畢業兩年,正在經營自己的創業項目。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的導師胡東寧教授和學長鄭洋邀請她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盡管對比賽的級別和難度并不熟悉,但出于對導師和學長的信任,她決定參與其中。

徐錕(左二)與胡東寧教授(左三)以及團隊同學們的合影
賽場磨礪,從懵懂到成長
徐錕和團隊選擇參加創業組比賽,并直接帶著自己正在運營的項目參賽。然而,比賽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從校賽到市賽,再到國賽,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比賽的規則和評審標準與實際創業有著很大的不同,這要求她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項目,并進行優化和調整。
“最難的就是思維的轉變。”徐錕說,“我們最初是按照創業公司的邏輯來準備項目,但比賽需要的是更貼合評審標準的呈現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意識到,比賽不僅是對項目本身的考驗,更是對參賽者思維和能力的全方位挑戰。
幸運的是,徐錕并不孤單。母校天津師范大學為她和團隊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學校不僅提供了比賽場地和設備,還邀請了多位專家為團隊進行指導。這些專家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幫助團隊不斷優化項目,使其更加符合比賽要求。在備賽過程中,徐錕和團隊成員們經常熬夜討論、修改方案,甚至在比賽前夜還在緊張地打磨PPT。而學校的老師們始終陪伴在他們身邊,給予他們信心和力量。

徐錕(后排右三)在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前與賈濰(后排左四)老師、胡東寧(后排右三)老師以及同學們合影
“學校老師和領導們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徐錕感慨道,“他們不僅在專業上給予指導,還在生活上關心我們。比如,學校幫我解決了住宿問題,讓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中。”
榮耀歸來,從金獎到社會責任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徐錕和團隊終于在國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金獎。這一成就不僅是對她個人努力的肯定,更是母校多年培養的結果。然而,徐錕并沒有因此而滿足。她深知,比賽的成功只是創業之路的一個起點,她還有更長遠的目標需要去實現。

徐錕團隊獲獎照片
“比賽讓我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徐錕說,“我開始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這種學習的態度也延續到了她的創業項目中,她開始思考如何將比賽中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應用到實際創業中,如何讓自己的企業不僅僅是一個盈利的工具,更是一個能夠承擔社會責任的平臺。
在比賽之后,徐錕重新回到天津,成立了新的公司。她希望能夠為曾經一起奮斗過的學弟學妹們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畢業后繼續發揮自己的才能。“我希望我的公司能夠成為他們的烏托邦。”徐錕說,“讓他們在這里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也為社會做出貢獻。”她的這種責任感不僅體現在對團隊成員的關懷上,也體現在她對社會的貢獻上。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成為一個合格的企業家。
母校的力量,從支持到成長
徐錕的成功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和堅持,但母校天津師范大學的支持同樣不可或缺。從比賽的籌備到項目的優化,從團隊的組建到成員的培養,學校始終是她堅強的后盾。
“沒有母校的支持,我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徐錕說,“學校不僅在專業上給予我指導,更在精神上給予我鼓勵。讓我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堅持下去。”
天津師范大學一直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豐富的資源。學校通過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邀請專家講座、提供實踐機會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熱情。徐錕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典型代表。
“母校對我的幫助不僅僅是比賽期間的支持,更是在我創業過程中一直給予的鼓勵和指導。”徐錕說,“學校老師們經常關心我的企業發展,為我提供寶貴的建議和資源。”
如今,徐錕已經成為母校的驕傲,她的成功也激勵著更多的學弟學妹投身創新創業。她經常回到學校,與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和心得,鼓勵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徐錕及公司成員合照
“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夠激勵更多的學弟學妹。”徐錕說,“讓他們明白,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徐錕的故事還在繼續,她的創業之路也在不斷延伸。而天津師范大學,作為她成長的搖籃,將繼續為她提供支持和幫助,見證她的每一步成長。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徐錕和她的母校將攜手共進,共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采寫:李思睿
照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