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19日,由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總決賽、風采展示及頒獎活動在湖南長沙舉行。我校學子勇奪金獎2項、銅獎1項。為更好地發揮大賽的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推動“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就”,學生就業服務中心將分三期展示獲獎學生風采。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就業賽道本科生組金獎獲得者——曾芝程。
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天津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師范)專業曾芝程同學以“閱己?越己?悅己”的成長密碼,成功解鎖了新時代青年的奮斗新范式。這場賽事不僅是他個人職業理想的破繭之旅,更成為全校學子職業規劃的“教科書級” 范本,用青春實踐詮釋了“以賽促學”的無限可能。
閱己:以實踐為鏡照見專業底色

“在就業指導課上的職業測評中,我首次意識到,心理學專業服務基層的天地遠比咨詢室、實驗室更廣闊?!痹コ袒貞浀?。隨后,他依托教育部“學職生涯平臺”大數據分析系統和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資源,調研了天津市100余家民非機構,初步勾勒出家庭教育領域對“科研+服務+管理”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調研期間,他探訪了天津市教委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陳秀茹老師,作為生涯訪談人物,深入剖析了基層項目主管的實際工作場景與挑戰;而在后續與生涯教練張曉丹老師的會談中,張老師為他量身制定了《曾芝程職業生涯規劃分析報告》,精準點明了個人優勢與目標崗位的結合點?;趦晌粚煹闹笇?,他構建了“勝任力模型四維矩陣”,并通過戰略推導、標桿借鑒等方法,輔以更多線下調研與職業探索,最終精準錨定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這一細分領域。

大賽設置的“行業探索”環節成為重要轉折點。曾芝程帶領團隊走訪5省10市582所單位,收集到超萬份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問卷?!斑@些鮮活的數據讓我看到理論模型與實務操作之間的鴻溝,應用心理學重在‘應用’二字。”這份洞察推動他將SSCI論文成果轉化,發揮師范專業優勢結合心理特色為親子心理讀物開發,其設計有關情緒處理等方面的親子讀物被采納使用。
越己:用技術破界重寫服務范式
“就業崗位的勝任力需求引導我們突破學科邊界。”曾芝程整合師范生技能與應用心理專長,在面對心智障礙群體服務案例,他創新性運用人工智能+眼動追蹤技術進行心理評估,這一跨學科嘗試獲得騰訊技術公益的青睞,立項資助成立項目組,目前已實現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基層服務單位的有效轉化。
為改善傳統心理服務“單兵作戰”的現狀,曾芝程提出的“社工核心化、技術人性化、模式協同化”即“一核兩翼”服務架構。這個源于辰希青少年服務中心實踐經驗的方案,經過專家指導后迭代為可復制的標準化流程,通過大賽傳播,吸引眾多高校學生志愿者加入,并在比賽結束后獲得當地瀟湘晨報記者的采訪報道。
更令人欣喜的是,曾芝程職業成長完成反哺教育教學—其整理的50萬字服務案例經驗感悟在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與指導老師多方的指導下,撰寫出《社會工作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研究》一書,“雖然每個人的成長軌跡不同,但是我希望能夠通過這四年以來的實踐經驗,給學弟學妹們提供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曾芝程說道。
悅己:因價值共生探尋職業終極

總決賽現場的“綜合面試”環節,評委問出“社會工作不賺錢怎么辦?”,曾芝程斬釘截鐵回答:“掙錢不是第一目的,服務群眾才是!”贏得現場朋輩心選團真誠點贊。他的果決的回答,折射出新一代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認知——“作為新時代社工,不應將助人事業困于模板之中,要深入基層關注那些不易被察覺的需求。心理學也不應鎖在咨詢室里,要讓它流淌在親子對話中,扎根在城中村的家庭教育驛站里”。四年以來曾芝程在就業指導中心和老師的指導下不斷向著職業目標大步邁進,培訓百名社工,帶領800名志愿者,組織開展70余場活動,獲得超百家幫扶試點單位及孩子們的感謝及反饋,這不僅是他來時的路,更是“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就”的具象化,是職業規劃教育真諦的呈現。

從個體“閱己”覺醒到群體“越己”突圍,最終實現“悅己”的社會價值創造,這場職業規劃教育的深刻變革,正在破解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錯位難題。當曾芝程將心理學+師范技能注入城中村家庭教育驛站,當天師大學子把職業理想熔鑄進國家社會需求,新時代青年用行動證明:真正的職業規劃,始于對自我的清醒認知,成于與時代的同頻共振。正如曾芝程在賽場上那鏗鏘有力的回答“專業賦能的社工不只是職業,更是青年與時代的雙向奔赴。閱己以明志,越己以擔當,悅己以證道—而這正是我們青年一代社工的時代回應!”
供稿:黨委學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