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涌的時代浪潮中,許多年輕人選擇了創新創業。張延鵬,這位天津師范大學的畢業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科期間,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他開啟了自己的創新創業之路,短短幾年,便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的成功實踐,是無數新時代青年為了理想不懈奮斗的生動寫照,激勵著學弟學妹投身于創新創業。

校園中嘗試
相比于“開拓者”,張延鵬更喜歡用“逐夢者”形容自己。小時候,張延鵬就對商業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大學為他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大學一年級,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延鵬接觸到了盲盒。他敏銳地捕捉到,年輕群體的消費模式正在發生變化,潮玩產品是一個全新的經濟增長點。雖然學業繁忙,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利用寒暑假,熟悉了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全過程。隨后,他不斷挖掘符合年輕群體審美的IP形象,聯系各大工廠,進行了實地考察,反復比較,才確定合作工廠。有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張延鵬順利制作和發行了自己的首款潮玩產品,這批產品也受到圈內歡迎。憑借獨到的投資眼光和強大的執行能力,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畢業之后,張延鵬創辦了“獨角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一次,他更加明確公司的努力方向——立足教育,數字賦能文旅,推出潮玩產品。一方面,他希望將母校的教育資源轉化為團隊的管理優勢;另一方面,他希望將厚重的歷史底蘊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用自己最擅長的文化形式,踐行“講好天津故事”的初心和使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天津、熱愛天津、建設天津。在天津市對人才創新創業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支持下,“獨角鯨”公司迅速發展,除了潮玩產品,業務還延伸至公益廣告、數字剪輯、游戲配音等領域。
為了回饋母校,2024年11月,張延鵬與天津師范大學共同打造了校內文化創意中心。文具、手提包、冰箱貼……店內200多款特色產品,從創意開發到原型制作,從材料選擇到成本議定,從投入生產到銷售推廣,每一個環節,張延鵬都親力親為。他和設計師團隊密切配合,在各款產品中融入了“勤奮嚴謹,自樹樹人”的校訓精神內涵,強化了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試運營的過程中,張延鵬也會來到門店,與前來“打卡”的同學溝通,看看哪些產品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比賽中蛻變
創新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張延鵬明白這一點,所以,他積極參加各類比賽,將比賽作為檢驗自己能力和素質的平臺,并從比賽中總結教訓。
對張延鵬來說,每一個比賽都是寶貴的鍛煉機會。知識儲備上,他邁入了跨學科之旅,既能夠梳理服飾、建筑、手工藝等傳統文化元素,又能夠深入數字領域,鉆研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思維方式上,他培養了全局意識,針對復雜問題,會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一有空閑,張延鵬還會和評委、其他選手交流行業的前沿方向。他認為,只有保持學習的熱情,才能夠不斷進步,行穩致遠。
張延鵬曾經帶領團隊,在第七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中斬獲多個獎項。準備2023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專業,有不同的學科背景,所以,團隊磨合成為擺在張延鵬面前的一大難點。作為負責人,他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多次組織線下討論,還用自己的創新創業心得鼓勵成員。漸漸地,大家變得熟悉,他也掌握了每一個成員的性格和優勢,為他們安排合適的任務,團隊效率由此大大提高。
比賽和真正的創業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張延鵬對自己和團隊充滿信心。他表示,傳統的比賽是對項目進行包裝和展示,通過講述,在一定的時間內吸引評委,而我們“獨角鯨”是真正落地,用實實在在的商業數據證明了自己的發展潛力。即使遇到“刁鉆”的問題,他也能夠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比賽經驗,巧妙化解,對答如流。
經過重重努力,張延鵬團隊獲得了大賽金獎。接過獎杯的瞬間,除了欣喜,他還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母校的支持。”從提供場地到專家指導,從模擬比賽到成果轉化,天津師范大學為該團隊創造了許多有利條件,“通過這次合作,我也認識到,母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當完善,期待未來有其他合作。”
回顧中寄語
回顧自己的創新創業之路,張延鵬感慨萬千。在這條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道路上,他更加堅定自己的社會責任。
因此,對于打算創新創業的學弟學妹,張延鵬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珍惜時間,不要把寶貴的青春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如果有機會的話,在高質量完成學業的同時,一定要開闊眼界,把握市場動態。二是要敢闖敢干。創新創業伴隨著風險,許多年輕人明明有好點子、好路子,卻畏首畏尾不敢嘗試,一旦錯過風口,又追悔莫及。其實,不管成功與否,都是為未來積累經驗。三是要腳踏實地。目標可以遠而高,但是行動必須近而切。不被創新創業的熱情所蒙蔽,結合社會大環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可行之路。
未來,張延鵬會繼續用熱愛和創新創業,書寫更加精彩的故事。我們也希望,他的奮斗篇章,能夠鼓舞更多師大學子以夢想為帆,以勇氣為槳,在創新創業的征途上破浪前行。
采寫:蓬雨桐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